根据股转公司的相关规定,公司对风险因素的描述应当围绕自身的经营状况展开,遵循关联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客观披露公司重大特有风险。重点披露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有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经营目标和计划不能实现的重大不确定因素,以提醒投资者审慎判断和决策。
同时,公司应当重点说明本年度报告与上一年度所提示重大风险的变化之处,如为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之间挂牌的公司,应当披露2018年度报告“重大风险提示”与公开转让说明书中“重大事项提示”的变化之处。
公司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按顺序披露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为方便阅读者全面了解公司,此部分内容应当“简洁”;同时给读者留下“客观、平实”的良好印象。
风险因素客观存在,但要说清楚、说明白、有所取舍,并非易事,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财务状况、竞争优势等建立全面深刻的认识。
因此,重大风险提示虽在年度报告前部,但通常应当在其他各章节成文后,再归纳总结。
风险因素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针对性:从公司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公司的特性;
2、完整性:完整展示前因后果,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公司的影响,在分析影响程度时应当尽可能定量分析;
3、量化分析:落脚点是风险因素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4、客观、平实、适当宣传:避免出现两个极端。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可能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产品需求、产品价格,进而导致企业利润水平波动,所以要分析经济周期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除了经济周期外,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波动也可能对特定行业的公司造成影响,例如汇率波动之于出口行业,利率波动之于银行等。
2、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
由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使用、产业政策、行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引致的风险。
3、行业或市场风险;
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周期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市场饱和或市场分割、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市场占有率下降等。
4、经营风险;
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经营业绩不稳定,主要产品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度依赖某一重要材料、产品服务,经营场所过度集中或分散等。
5、内控或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导致的风险、资产周转能力较差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现金状况不佳或债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偿债风险、主要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主要资产价值大幅波动的风险、非经常性损益或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金额较大导致净利润大幅波动的风险、重大担保或诉讼仲裁或有事项导致的风险。
6、技术风险;
技术不成熟、技术尚未产业化、技术缺乏有效保护或保护期限短、缺乏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依赖他人、产品或技术面临淘汰等。
7、投资风险;
投资项目在市场前景、技术保障、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融资安排、与他人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营业规模、营业范围扩大或者业务转型而导致的管理风险、业务转型风险,因固定资产折旧大量增加而导致的利润下滑风险,以及因产能扩大而导致的产品销售风险等。
8、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反倾销等。
对于一些可能严重影响企业业绩的风险,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应对手段,应在年报“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项下的风险因素当中,充分揭示公司应对风险的措施。风险应对措施的披露是股转公司关注的重点。不仅要披露应对风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以量化的方式,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措施及风险管理效果,以证明风险应对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永瀚律师